当代中国研究所李文研究员应邀来我中心讲学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05-04浏览次数:27

2010年4月16日,应bat365在线平台经济史研究中心的邀请,《当代中国史研究》副主编、当代中国所李文研究员以“经济史研究员工动态和论文写作规范”为题作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公司党委书记胡江滨、中心主任苏少之教授主持了这场精彩的学术报告,他们对李文研究员来我中心讲学表示热烈的欢迎。聆听学术报告的有中心大部分教师及其所指导的经济史、经济思想史专业在校的硕士生和博士生。

李文研究员首先认为,经济史研究内容正逐渐向社会史深入。其主要特点是研究内容更加注重微观领域的研究,如研究的地区范围越来越小,内容也逐渐转向民生方面(如消费、收入、就业、生活方式等)。特别是农村和城市游民的改造、安置、住房、风俗等类似的问题,是目前比较关注却又缺乏研究的问题。

李文研究院介绍,从《当代中国史研究》最近收到的稿件情况来看,文章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结语少。社会史研究讲求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但目前的论文却通常是只有自下没有而上,多是简单的陈述历史,而在分析上却比较薄弱,现实意义不强。这已经成为目前论文写作中的普遍弱点。结语部分是论文的精华所在,要花大笔墨进行细致阐述,也是体现作者研究功力的地方,但现在文章的结语多数只有几行字,很多关键性的结论都是一笔带过,致使文章的深度不够,理论上得不到升华。他认为在论文的写作中,要力求过程简化,结论充实。这正点中了目前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写作论文指明了着力点:要重分析、重结论、简过程。

对于选题问题,李文研究员提醒,选题一定要有创新。选题的创新具体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新观点,二是新材料,三是新方法。一篇文章至少要有一点新。此外,选题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是,题目要体现出创新内容。大家都知道投稿要有一个好题目,但是什么才算是一个好题目?很多人并不清楚。比如,《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中国共产党对执政理念的探索》、《浅析地方志在国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等。这样的题目,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大、空、平。所谓大,这样的题目包含的问题很多,也很复杂,要想深入研究,一般需要一本专著才能解决;所谓空,因为题目大,论文的篇幅又少,只能泛泛而论,不能深入和具体;所谓平,因为既大又空,所以没有特点,多数是重复甚至是抄袭。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来进行判断,把你拟好的题目放在知网上搜索,同类文章不超过10篇,还可用,超过10篇,就应该换题目。当然,这样的题目不是说一概不能用,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如纪念、回顾等;还有在开创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时,需要一些综述性的、资料性的文章,就只能用这样的题目。因此,好的题目应该画龙点睛,把文章最有创新的东西提炼出来,使编辑和读者在成百上千的文章中眼前一亮。

一般来说,一个好题目应该体现出以下内容:一是新观点。如《要建立同社会主义公有制相适应的管理制度——从毛泽东的一个重要论断谈起》、《关于史料真实与行政干预问题》等。二是新材料。如《试述安阳县地方志在曹操高陵发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湖北某公社档案的解读——“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体制的确立》等。三是新方法。如《后发优势、路径选择及回波效应——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历史考察》、《关于运用跨学科方法深化当代中国政党史研究的思考》等。

在形式上,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是“创新内容+一般题目”。如《奠基:新中国头30年的建设成就》。二是“一般题目+副标题(创新内容)”。如《建国初期“三反”“五反”再研究——从社会心理的角度切入》。三是用肯定、否定、疑问句式突出问题意识。如《首倡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一大贡献》、《毛泽东不是民粹主义者》、《我们可以超越民族主义吗?》等。

最后,李文研究员郑重提醒投稿要注意的事项。首先要研究所投刊物的风格,找准刊物再投。其次,文章要特别注意写作规范,文章开头一定要有学术综述,参考文献要规范。

硕士生和博士生听完报告后,与李文研究员就投稿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讲座主持人苏少之教授高度评价这次讲学实际上为我们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如何写论文和选题上了一堂生动、内容丰富的课,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论文写作和选题上注意这些方面的问题,并希望bat365在线平台经济史研究中心与当代中国研究所等国内经济史研究的专家学者多进行这样的交流,促进经济史研究的大发展。

(张晓玲、瞿商)